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难过在何处

    说:这世间,毘舍离一带地方太安乐了!不论什么人,如善巧修习神足成就,要住寿一劫或过一劫,都是可能的,如来也是善修神足成就。这几句话,暗示了世间并非厌离者所想象的一刻都住不下去,如来是可以久住世间的...一而再,再而三的哀求如来不入涅盘。所以佛入涅盘,佛弟子心中所引起的,情感与理智交织成的,应该是:“佛就这样涅盘了吗?佛不应该这样就涅盘了的”。佛的涅盘,深深的存于弟子们的心中。二、神足是能发神通的定...

    印顺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551823.html
  • 佛法之特性

    证知。”  法为世尊所善妙宣说,禅修者通过修学与修持世尊的正法、律,能够各各依观察智而亲自现见九种出世间法(道、果与涅槃);当禅修者在证得种出世间圣道(即须陀洹道、斯陀含道、阿那含道与阿罗汉道)中...就是正法、律中诸比丘喜闻乐见的第三个奇妙特点。  4、犹如阎浮提洲中的五大河——恒河、阎牟那河、阿夷罗婆提河、萨罗菩河、摩希河,皆流入大海,既汇入海,即放弃原来的名字,皆称为大海;种姓——刹帝利、...

    林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052581.html
  • 印度佛教的发展阶段

    佛陀的教说和最早的经典是《经集》、《如是语经》和《无问自说经》,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。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“諦”、“八正道”和“十二因缘”,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。其次,又从缘起思想出发,提出了“诸行无常”、“诸法无我”和“涅槃寂静”的学说。后入把原始佛教的修持,概括为戒、定、慧三学,慈悲喜舍无量心以及念处、正断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。佛陀在世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460558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“焰慧地”。由此可见,这一阶段的修习能使智慧进一步增长。此地与十波罗蜜多相配,为精进波罗蜜多圆满。主要是修习三十七觉分。   三十七菩提分法又译为三十七道品,内容可分七类,依次为念处、正勤、神足...基础之意。所以神足也就是种神通得以产生和凭藉的基础。神通又有妙用莫测,无碍自在,微妙无穷的意思,修行者达到这种程度,就能如意自在,所以神足也可称为“如意足”。具体是指:一欲神足,即由希望达到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   念处又作"念住"。所谓"念处",或"念住",是指修行者将心专注一境,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中去观察事物。念处具体是指一身念处、二受念处、三心念处、法念处。 ...足"是基础之意。所以神足也就是种神通得以产生和凭藉的基础。神通又有妙用莫测,无碍自在,微妙无穷的意思,修行者达到这种程度,就能如意自在,所以神足也可称为"如意足"。具体是指:一欲神足,即由希望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《大日经》简牍

    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,积集修行真实谛语、圣谛念处、神足、十如来力、六波罗蜜、七菩提宝、梵住、十八佛不共法。要言之,是诸如来一切智智、一切如来自福智力、自愿智力、一切法界加持力,是如来于无量...说清净道场,消除诸魔怨家障难之法。如来教敕无能隐蔽,曼陀罗即是一切如来真言三昧耶,行者亦当住此三昧耶,如此一切天魔不能为障,尔等见如此三昧耶境地已,退散驰走。此曼陀罗即成坚固火界,无复障碍。  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5162150.html
  • 玉华山与唐玄奘

    一份《谢得入山表》。显庆年十月,已经60岁的玄奘法师,带领一批久经遴选的高僧精英,有“奘门神足”的窥基、神防、嘉尚、普光,还有弘彦、释诠、大乘钦、靖迈、玄则、玄觉、宝光等一行,来到长安以北二百多...无限感慨而惊喜地赞美道:“这玉华寺呀,可真是阎浮兜率天啊!”此后,玄奘在玉华寺译场,用其生命中的最后年光阴,抱病译成佛经14部,共682卷。这14部经是:《阿毗达摩发智论》20卷、《成唯识论》10卷、...

    石有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1167080.html
  •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

    乞求难得,佛令僧众于他处,分部安居,独留阿难,教示金言:“当自炽燃,炽燃于法,勿他炽燃;当自归依,归依于法,勿他归依。”并向阿难,再三提示,如来已得神足,可住世一劫(即可住世至弥勒佛出世),然因众生...阿罗汉,世间三宝具足,世尊为佛宝,圣谛即法宝,五比丘为僧宝。 、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──舍卫城(Sravasti): 佛陀一代弘化,多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竹林精舍中,其中舍卫城是中印度大国憍萨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176319.html
  • 问:生活中如何修学《阿弥陀经》中所说五根五力、七菩提分八圣道等法?

    ,有智慧方能不断进步。 (三)如意足,又作神足。(1)欲如意足,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。(2)精进如意足,于所修之法,专注一心,无有间杂,而能如愿满足。(3)念如意足,于所修之法,记忆不忘,如愿...。又称三十七觉支、三十七菩提分、三十七助道法、三十七品道法。循此三十七法而修,即可次第趋于菩提,故称为菩提分法。三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: (一)念处,又作念住。(1)身念处,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4877806.html
  • 印度八大圣地遗迹

    “当自炽燃,炽燃于法,勿他炽燃;当自归依,归依于法,勿他归依。”并向阿难,再三提示,如来已得神足,可住世一劫(即可住世至弥勒佛出世),然因众生福德不足,阿难一时迷惑,不知请佛住世,离世尊独于树下静虑...  佛续为开演,五阴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法教,五比丘漏尽意解,证阿罗汉,世间三宝具足,世尊为佛宝,圣谛即法宝,五比丘为僧宝。   、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──舍卫城(Sravasti)   佛陀一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4979866.html